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25篇
  免费   10443篇
  国内免费   6131篇
耳鼻咽喉   1201篇
儿科学   1683篇
妇产科学   796篇
基础医学   5460篇
口腔科学   2140篇
临床医学   11871篇
内科学   8052篇
皮肤病学   1156篇
神经病学   2087篇
特种医学   4205篇
外科学   9018篇
综合类   27753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11311篇
眼科学   1324篇
药学   12430篇
  154篇
中国医学   10138篇
肿瘤学   4396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1190篇
  2022年   3178篇
  2021年   3812篇
  2020年   3372篇
  2019年   1757篇
  2018年   2001篇
  2017年   2885篇
  2016年   2075篇
  2015年   3803篇
  2014年   5019篇
  2013年   6515篇
  2012年   9437篇
  2011年   9981篇
  2010年   8787篇
  2009年   8019篇
  2008年   7918篇
  2007年   7904篇
  2006年   7053篇
  2005年   5475篇
  2004年   3813篇
  2003年   3338篇
  2002年   2455篇
  2001年   2226篇
  2000年   1558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52.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纳入7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T1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我们运用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运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沉默MCT1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改变。为明确MCT1的相关作用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4-3p是MCT1的潜在调控微小RNA;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对MCT1的调控效果;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51对新鲜胰腺癌组织中MCT1和miR-124-3p的基因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CT1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相比癌旁正常组织,MCT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沉默MCT1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的增殖、迁移和浸润;miR-124-3p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MCT1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能够负调控MCT1的蛋白表达。结论:MCT1是胰腺导管腺癌的致癌基因,miR-124-3p能够负调控MC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不同ARCO分期、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提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集的有明确中医证型、且ARCO分期或CJFH分型明确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中医证型以初诊时的主要证型计;双侧CJFH分型不同者,中医证型左右分别计数;双侧ARCO分期不同者,分期按严重的一侧计数。结果:①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ARCO分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例765例,单侧238例、双侧527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16例、痰瘀阻络证188例、气滞血瘀证186例、经脉痹阻证129例、气血虚弱证46例;ARCO分期,Ⅰ期23例、Ⅱ期201例、Ⅲ期312例、Ⅳ期229例。不同ARCO分期股骨头坏死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22,P=0.000)。②不同CJFH分型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共筛选出有明确中医证型及CJFH分型的股骨头坏死病例683例(1031髋),单侧335例、双侧348例。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275髋、痰瘀阻络证278髋、气滞血瘀证221髋、经脉痹阻证184髋、气血虚弱证73髋;CJFH分型,M型139髋、C型215髋、L1型209髋、L2型125髋、L3型343髋。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81,P=0.003)。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常见的中医证型有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不同ARCO分期间、不同CJFH分型间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氢定乳膏治疗PICC局部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PICC门诊2014年1月-2018年12月PICC局部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氢定乳膏加局部敷料开窗法进行护理。对照组用氢定乳膏加局部敷料开窗法,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9例,总有效34例(87.18%);对照组41例,总有效23例(56.1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氢定乳膏治疗PICC局部湿疹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围刺组、运动组、围刺+运动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估;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比;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水平。结果:14天后围刺+运动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比优于模型组、头穴围刺组和运动组(P<0.01)。围刺+运动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可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水平、增加VEGF表达(P<0.01)。结论: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D-果糖、梓醇、蔗糖、棉子糖、水苏糖、蜜二糖及甘露三糖为对照品,考察提取溶剂(水,20%甲醇,50%甲醇,80%甲醇),展开剂(正丁醇-甲醇-三氯甲烷-冰乙酸-水,乙酸乙酯-吡啶-冰乙酸-水,正丁醇-冰乙酸-水),显色剂(苯胺-二苯胺-磷酸溶液,茚三酮溶液),点样量(2,4,6μL),检视条件(日光,日光底部灯,365 nm和254 nm)对薄层色谱分析的影响,确定生地黄及熟地黄饮片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和最佳薄层色谱条件。结果:采用薄层色谱高效硅胶G板,以正丁醇-甲醇-三氯甲烷-冰乙酸-水(13∶5∶5∶1∶2)为展开剂展开,喷以苯胺-二苯胺-磷酸溶液,110℃下加热显色,于日光底部灯下进行检视,所得地黄不同炮制品薄层色谱分离效果和显色效果较佳,斑点清晰且特征性好。结论:该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定性特征明显、结果直观,可有效鉴别地黄不同炮制品,并可为熟地黄的炮制终点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肠复康(CFK)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血管生成作用靶基因,为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TTD、DrugBank数据库、OMIM数据库、GAD和PharmGKB等5个数据库分别检索CRC基因;采用TSMSP数据库及基于VBA工具的有效成分筛选方式检索CFK所含的5味中药,利用ADME参数进行有效成分筛选,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各个有效成分的靶基因,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及其插件ClueGO、Bisogenet、CytoNCA对靶基因进行分析并构建CFK成分靶点网络图,并结合KEGG数据库进一步说明CFK与CRC血管生成靶基因的关系。结果 CRC靶基因339个,CFK靶基因182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ADRA1A、ADRA1B、ADRA1D、ADRB1、CHRM1、CHRM2、CHRM3、CHRM4、INSR、PIK3CG、RXRA、BAX、BCL2、CASP8、ICAM1、NFKBIA、CASP9、KDR、MAP2、PRKCA、PTGS2等靶点与血管生成相关;CFK治疗CRC过程中BRCA1、CDK2、CDKN1A、ITGA4、MDM2、YWHAG、CREBBP、CUL2、EP300、VHL、FLNA、SHC1、TRAF6、XPO1、EGFR、GRB2、IKBKG、NTRK1、TP53、 YWHAB、YWHAE与血管生成相关;主要通过调控PI3K-Akt、MAPK、HIF-1及VEGF信号通路抑制CRC患者新生血管生成。结论 CFK可能会通过VBRCA1、CDK2、CDKN1A、ITGA4、MDM2、YWHAG、CREBBP、CUL2、EP300、VHL、FLNA、SHC1、TRAF6、XPO1、EGFR、GRB2、IKBKG、NTRK1、TP53、 YWHAB、YWHAE等靶点调控PI3K-Akt、MAPK、HIF-1及VEGF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抑制CRC患者新生血管生成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参麦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制得的中药注射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主要围绕与产品质量紧密相关的生产工艺、药材质量、辅料3个方面进行总结,为优化该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素保护AR42J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R42J细胞以1×10~5/mL铺于6孔板,分为对照组、雨蛙素组(雨蛙素10~(-8) mol/L)、大黄素组(终浓度0.25、0.5、1.0mg/L),通过碘-淀粉比色法淀粉酶(AMS)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淀粉酶活力水平,确定雨蛙素刺激AR42J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收样时间;ELISA法检测TNF-α活力;Western blot法分析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雨蛙素组中的AMS、TNF-α、JAK2/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雨蛙素组比较,大黄素各干预组可显著降低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淀粉酶活力、TNF-α含量、JAK2和STAT3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大黄素0.5、1.0 mg/L干预组的作用优于0.25 mg/L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黄素能够减轻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0.
 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强效镇痛药,然而长期应用会导致其镇痛效能降低,发生吗啡耐受。以往对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髓神经元敏化等中枢神经元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神经胶质细胞参与吗啡耐受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解决临床上中重度疼痛治疗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